主治科目

肝硬化、肝硬化症狀、肝硬化治療

因為病毒或藥劑侵入而受到傷害的肝臟,一旦引發障礙時,肝細胞就 會受傷抑或完全死亡,但是肝臟的新陳代謝極為旺盛,為了因應需要,必須不斷地製造新細胞,因此在肝硬化的前身-慢性肝炎期中,細胞的破壞與重生仍然並行不輟。

這種情形重複多次以後,由於某些因素使得障礙程度突然加重,同時也使得原本可以恢復的細胞變成無法恢復,如此一來,遭受破壞的細胞就會形成纖維組織,而導致原木排列整齊的肝細胞發生紊亂,肝臟本身就因此逐漸變硬,這就是肝硬化的由來。

臨床的主要表現是肝機能減退,門靜脈高壓,從而引起脾腫大、腹水、腹壁靜脈曲張、食道和胃底靜脈曲張破裂、肝性昏迷等。

為何會引起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種複雜的症候群,它不是一個獨立的疾病,因為許許多多原因或許許多多疾病都可能引起肝硬化。在臨床上,只診斷出肝硬化是不夠的,還要盡量尋找肝硬化的原因。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較多,直到目前仍有一少部分肝硬化的真正原因還不明確。根據國際肝臟研究學會一九七四年的分類.肝硬化的致病因子至少可分為12類20多種,不過,其中大多數是極少見的。

結合我國情況,常見病因有如下幾種:
1.病毒肝炎後肝硬化:在病毒性肝炎基礎上(多在慢性活動性肝炎基礎上)發生肝硬化。國內有人調查,慢性肝炎最後有3~5%發展成肝硬化。各種化學藥物及工業毒物長期作用人體,可引起中毒性.肝炎,並能進一步引起肝硬化。

2.血吸蟲病性肝硬化:我國南方在過去有血吸蟲病流行。血吸蟲尾宥蜏鈷入人體皮膚後,隨血液循環至門靜脈,在門靜脈系血管內生長發育,成熟產卵,蟲卵隨血流進入肝臟。
在早期,肝內形成結節,纖維增生;在晚期,由於反覆感染和嚴重的蟲卵沉著.於肝內,逐漸形成肝.硬化。

3.酒精性肝硬化:由於長期、大量飲酒,酒精作用於肝細胞,首先引起酒精性肝炎,進一步引起酒精性肝硬化"酒精致肝硬化的機理,除了慢性中毒引起代謝失常外,還有人認為是酒精加重營養缺乏造成的肝硬化。

4.膽汁性肝硬化:肝細胞分泌膽汁,但由於肝內的膽汁流通渠道阻塞,或肝外的膽管阻塞,膽汁流出不暢,淤積於肝內:引起肝硬化。

5.心源性肝硬化: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特別是右心衰竭,從肝臟內流回心臟的血流受阻,使大量血液淤積肝內。肝臟淤血缺氧,使肝細胞變性,肝內纖維組織增生,發生肝硬化。

6.代謝性肝硬化:見於血色病的鐵代謝障礙與肝豆狀核變性的銅代謝障礙所致的肝硬化,臨床較少見。

肝硬化症狀

肝為藏血之臟,性喜疏泄,肝病久延則失其條達,氣滯不利,且肝臟有病時,主要在肝脾所引起之症候群。

初期症狀:肝硬化在-彿期時,由於肝臟的代價功能還完好,所以也沒有明顯的肝硬化症狀,往往僅表現輕度的消化不良,如胃口不佳,胸腹悶脹曖氣不舒或偶有嘿心嘔吐、便溏等症狀,體徵主要為肝臟腫大。所以很難與慢性肝炎或原因.不明的.肝腫大相區別,故在臨床診斷時,要採取慎重的態度。

晚期症狀:肝硬化到了晚期時,由於肝能不斷受到破壞,肝臟代償功能逐漸喪失,所以臨床上就.產生二系列明顯的症狀和體徵。如:靜脈曲張、脾臟腫大、腹水、蜘蛛和肝掌及黃疸、皮膚粘膜出血傾向、消瘦、水腫、舌光滑等症狀,但有時併發為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或肝性昏迷等情況。

肝硬化中醫治療

治療肝硬化方面,西醫除了給患者補充一些維他命及營養或用利尿劑、腎上腺皮質激素等,並吩咐多休息外,還沒有一種特效藥問世,在靜養期間,脂肪、澱粉、蛋白質是不可缺少的營養食品,空氣、陽光及生活環境,也是護理的主要條件,其他到目前為止,在預防治療方面尚沒有較好的方法來用到肝硬化患者身上。

中醫方面,由於「氣為血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流不利,故氣滯日久以後,可以形成血游症狀.,至其發展,脾虛不能運化水濕,隧道擁塞,從而形成腹水,至其末期,更累及腎臟而使病情更加惡化。因此在治療上,為改善肝硬化的基木病理變化,中醫以「活血化瘀,益氣養 陰」為基礎也就是吾人在臨床治療上,常強調的「綜合一貫性培源固木免疫療法」,密集治療,在末達末期之前,一面狙擊肝細胞的壞死面,一面培養末破害的肝細胞抗活力,所謂「去瘀生新」之法,期能再復活肝細胞,恢復肝功能,確可達到治療肝臟的目的。雖然治癒率不如急慢 性肝炎來得高,但常遇到別人醫不好的病,已相當令人鼓舞。

吾人對每位肝硬化患者病情、身體狀況「來加以辨症施治」,共分為4種型態。

1.氣滯濕阻型:必須疏肝理氣,除濕散滿法。方用「肝炎散」合「疏肝養肝丸」加減。
2.熱鬱血瘀型:必須清熱利水,活血化瘀法,方用「肝炎散」合「溫脾分消散」加減。
3.脾腎陽虛型:必須健脾溫腎,化氣行水法,方用「保肝健脾散」合「疏肝養肝丸」加減。
4.肝腎陰虛型:必須滋養肝腎,涼血化瘀法,方用「疏肝養肝丸」合「保肝健脾散」合「溫脾分消散」加減。
總之,臨床上醫者將患者視為綜合一個整體,從上下、寒熱.汗.陰陽、表裹、虛實的正確觀察與判斷,如此方能「對症下藥」,藥到病除。

肝硬化的病人日常飲食宜忌

早在本世紀四十年代,有的醫學家就提出了肝硬化飲食原則,主要是提倡用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飲食。目前仍以此為肝硬化的基礎療法。

根據我國情況,病人每天的食譜中蛋白質含量在100克左右即可。最好是動物蛋白與植物蛋白各半。.但肝硬化病人不能始終都給高蛋白飲食。病人有明顯消化不良,對蛋白質的消化和吸收不好,故每天.應減至60克左右。如果有腸道出血,還需暫時禁食,更不能進食較多蛋白質。

如果病人有肝昏迷前兆,蛋白質還要減少,每日不可超過30克,或用無蛋白飲食。因為蛋白質食物到達腸腔後易於分解產氨,可加重肝昏迷。如果病人已發生肝昏迷持續3天以上,可通過鼻飼,每天給20~30克蛋白質,以維持氮質平衡。甦醒後再逐漸加量。